价格: ¥158.00
购买链接:https://music.sonyselect.net/page/album.html?id=3176
巴赫无伴奏弦乐作品(BWV1001-1006)包括三首小提琴奏鸣曲和三首小提琴组曲(也称“帕提塔”)和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,都是他任职克滕时所作,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许多器乐曲,这跟那时环境有关,因为当时并没有合唱团供他使用,他也不必创作宗教性质的音乐。这些作品的创作顺序并没有历史文献可以考证,如果单纯以推论方式来说,似乎六首为无伴奏小提琴所作的这些曲子在先,这是因为无伴奏小提琴写作在这之前已有许多先例,而整套无伴奏大提琴作品则以巴赫首开先河。就乐曲组成来看,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这些组曲型式非常不统一,而大提琴组曲型式十分一致,似乎是他先在小提琴上熟悉无伴奏弦乐曲写作后,再应用于大提琴的。巴赫的这6首无伴奏作品是近、现代专业小提琴演奏者的必修课,也经常作为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必备曲目,几乎所有著名小提琴大师都录制过该作品的全集。
巴赫仅有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,以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,这些协奏曲带有明显的巴洛克时代的曲风—华丽、典雅、精巧。形式上巴赫借鉴了维瓦尔第的“快-慢-快”三乐章协奏曲布局,但对双小提琴的使用却带有鲜明的巴赫个人风格。双小提琴协奏曲是自巴洛克时代以来不少大家都写过的体裁。由于有两把小提琴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,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—既要发挥两把小提琴比一把小提琴有更宽广的旋律空间,又不能让它们彼此冲突或者彼此掩盖—就成了作曲家的难题,所以双小提琴协奏曲比一般的小提琴协奏曲要难写得多。自浪漫主义时期之后,写这种体裁的作曲家几乎已经绝迹,不知道是作曲风格演变还是作曲家能力的原因。而传世的所有双小提琴协奏曲中,巴赫的这一首是流传最广、演奏得最多、最受欢迎的一首。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