价格: ¥168.00
购买链接:https://music.sonyselect.net/page/album.html?id=3277
作品简介:
肖斯塔科维奇《C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》(为钢琴、独奏小号和弦乐队而作),作品35号。这部作品创作于1932年,配器采用小型乐队的编制,这表明了他对古典室内乐形式深怀偏爱。作品于1933年10月15日首演,由斯蒂多里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协奏,肖斯塔科维奇本人演奏钢琴,这一年他刚刚27岁。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,肖斯塔科维奇不止一次地说过,他的这部作品当年“填补了苏维埃器乐协奏曲音乐创作的空白”。
这部作品充满了灵感和朝气,既体现了古典室内乐的灵透,又有着现代交响乐的丰茂。全曲格调轻松欢快,有着莫扎特般的乐天情趣,而没有他其后交响曲中的那种历史沉重感。作品反映了作曲家此时的真实创作状态。肖斯塔科维奇在音乐的美学追求上,崇尚巴赫、海顿、莫扎特、贝多芬、勃拉姆斯、柴科夫斯基等人,他不认同瓦格纳、理查·施特劳斯和马勒,更对勋伯格的前卫派敬而远之,但他在音乐形式和手法上的求新求变上,在和声的戏剧性冲突上,与“新古典主义”的斯特拉文斯基异曲同工。
例如在第二和第四乐章中,肖斯塔科维奇两次运用了爵士乐的蓝调乐句。但只是浅尝辄止,没有加以过分的渲染。他继承了柴科夫斯基对于俄罗斯民歌旋律的咏叹,但又加进了滑稽和幽默的音乐元素,这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中是不多见的。而在钢琴的歌唱性方面,他更多地倾向于拉赫玛尼诺夫那样的抒情性, 宽广绵长,意境深远。这可以从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第一主题那里听出。作品适度地恪守在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”的框架之内。但是,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高明之处在于,他的音乐不是单纯地归为喜剧性或悲剧性,而是还包括有一种“第三性”的东西,也就是“冷眼看世界”的态度。
作曲家简介:
德米特里·德米特里耶维奇·肖斯塔科维奇(1906年9月25日-1975年8月9日),生于圣彼得堡,原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,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。1919—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;1923、1925年先后毕业于钢琴、作曲专业,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的演出而成名;1927年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;卫国战争中所创作的第七交响曲享誉世界;1957、1962年先后因《第十交响曲》和《第十三交响曲》引起争论;196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;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。
弗朗西斯·普朗克:法国作曲家、钢琴家。由法国青年作曲家组成的“六人团”成员之一。擅长创作艺术歌曲和形式短小的器乐曲。兼用简单朴素与错综复杂的手法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法国的抵抗运动,写下表现反抗精神的《人类的形象》。他的歌剧《加尔默罗会修女们的对话》被认为是20世纪最好的歌剧。歌曲集《动物诗集》(人声、长笛、单簧管、大管及弦乐四重奏)风格俏丽并带有温婉的讽刺。其他作品有《黑人狂想曲》、《管风琴协奏曲》,舞剧《别墅晚会》以及大量的重奏曲、独唱曲和合唱曲等。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