价格: ¥108.00
购买链接:https://music.sonyselect.net/page/album.html?id=1142
原始母带:MS 7099
发行年代:1968年3月18日
录制地点:Columbia 30th Street Studio ,纽约
录制时间:1966年8月8日&1967年2月20日[1-6];1967年1月24日[7-10];1966年8月8日[11/12];1966年8月8日&1967年1月20/24日[13/14];1967年2月20日[15/16]
制作人:Andrew Kazdin
录音师:Fred Plaut & Raymond Moore
《十二平均律》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,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,彪罗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《旧约圣经》。平均律是一种律制,它对自然律进行修正,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,以便于转调。这种调律法虽在18世纪已被提倡,但一直未予以重视、首先采用这种方法运用于全部二十四调的音乐家,就是巴赫。
一共两卷,各24首。第一卷BWV846—869;第二卷BWV870—893。
C大调,BWV870,前奏曲:庄重如管风琴曲。赋格曲:三声部,莱曼评述:“无邪的游戏”。
C小调,BWV871,前奏曲:宁静、优雅的阿勒曼舞曲。赋格曲:四声部,但大半以三声部展开。
升C大调,BWV872,前奏曲:快板部分是准赋格曲(fgato),此曲原是独立的一首前奏曲与小赋格曲。赋格曲:四声部,原是《6首小前奏曲》的第一首后半部,经改订后,编于此曲。
升C小调,BWV873,前奏曲:抒情风格的三重唱。赋格曲:三声部,类似吉格舞曲。
D大调,BWV874,前奏曲:此曲有《管弦乐组曲》的影子,已呈现初期奏鸣曲式构造。赋格曲:四声部。
D小调,BWV875,前奏曲:活泼而充满幻想类型。赋格曲:三声部,没有对位旋律,但有主题逆行的紧密法。
降E大调,BWV876,前奏曲:类似鲁特琴组曲的第一首。赋格曲:四声部。
升D小调,BWV877,前奏曲:阿勒曼舞曲形式的二声部创意曲。赋格曲:四声部,高贵、歌唱性的主题。
格伦·古尔德,加拿大钢琴演奏家, 1964年以后停止公开演奏,转向录音。自幼随母亲学琴,后入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学习。十二岁毕业,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毕业生。十五岁时,与多伦多交响乐团合作首次公演。1955年到美国公演,弹奏巴赫的作品《哥德堡变奏曲》,一举成名。他演奏的曲目相当广泛,但以演奏巴赫乐曲闻名于世。
评论(0)